“柏拉图的知识论和古希腊哲学的知识论”学术研讨会圆满举办
2019年5月18-19日,由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主办、beat365和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协办的“柏拉图及古希腊哲学的认识论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办,来自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侨大学、吉林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和博士研究生约2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谢文郁教授主持了18日上午的开幕式。山东大学犹太教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犹太与宗教研究中心和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的成立和发展。
田洁教授主持了第一场研讨会,主要围绕詹文杰副研究员的书稿《柏拉图的知识论研究》展开讨论。詹文杰介绍了自己在书稿中主要关注的论题,指出柏拉图在不同的词语网络中谈论认识问题,并对nous、sophia、prhonesis、episteme、gnosis和techne等词语进行了辨析。詹文杰认为,虽然柏拉图常常混用这些表示认知能力和认知状态的词语,但一般来说,nous和phronesis表示理想的理智能力,techne表示专家知识,而episteme主要以三种方式被使用,一是指作为命题性知识的确知,一是指知识领域,一是指理想的理智能力。接下来,詹文杰依照柏拉图作品的年代次序阐述了他对柏拉图知识概念的考察。詹文杰介绍了柏拉图知识论思想从早期对话录到中期的《美诺》、《斐多》《理想国》再到晚期的《泰阿泰德》《智者》《斐莱布》的发展过程,他认为柏拉图早期对话录中知识概念主要是“专家知识”或“技艺”概念,而中后期作品中的知识概念则是理论性意味更强的“理解”和“科学”概念,而《美诺》处于这个转变的关节点上。他认为《斐多》和《理想国》主要确立了柏拉图在知识论和形而上学上的二元论,并且强调知识和信念之间的排斥关系。他认为《理想国》核心卷中提出的认识能力与认识对象一一对应的原则是有问题的,而且区分认知能力与认知状态对于解读这些文本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柏拉图在《泰阿泰德》重新检讨了纯感觉和基于感觉至上的判断的真假问题以及它们能否被视为真正的知识。詹文杰提出,柏拉图的认知模型可以区分为“视觉模型”和“射箭模型”,前者是一种映现关系,这种模型主要出现在《理想国》中,它实际上难以成功解释谬误的本性,因为正确认知和错误认知的区别不能仅仅通过高级认知形式对高级实在的把握和低级认知形式对低级实在的领会来解释。射箭模型中认知活动不再被设想为观看而被刻画为命题性的判断,于是真假问题就可以通过判断的正确和错误来解释。詹文杰总结说,在柏拉图对话中可能存在强意义的知识和弱意义的知识之分,强意义的知识是对于纯粹概念的理性洞见(即,关于理念的知识),最终体现为关于概念体系的整体关联结构的把握,即辩证法,而弱意义的知识则是关于现象世界的经验性认识,它体现为有根据或理由的真信念,而这个根据或理由仍然是理念知识。围绕这詹文杰的《柏拉图的知识论研究》书稿,与会者主要就线段比喻中的数学对象和理念是否同一、知识的对象是什么、“真”与“真理”之含义、感觉的知识论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聂敏里教授主持了18日下午的研讨会,主要由清华大学研究生牛子牛对陈康先生的Acquiring Knowledge of Ideas进行介绍并评议。牛子牛的评述主要从陈康和他的老师哈特曼之间的思想联系展开。他指出,陈康的知识论研究身处哈特曼思想和现象学研究的氛围中,在知识存在论和认识方法论上都深受影响。在知识论和存在论的问题上,哈特曼认为知识作为主体对对象的把握首先是一种存在论关系,即存在论对知识论奠基,是存在论上主体和对象“范畴”的重合使知识得以可能;意识中的表象不能等同于对象本身,在“图像”和超越性的对象之间不仅存在意识内容的差别,也是存在论上的差别,因此,真理不同于图像,必然是对超越性的认识。牛子牛认为,陈康在柏拉图的知识论研究中运用了这一基本图景,即:《理想国》中关于知识和信念的划分不仅是知识论的,更是存在论的,并批评以费恩(G·Fine)为代表的将信念和知识做融贯论的解释,以内容分析取代对象分析的做法。在陈康那里,作为观念存在的诸理念和作为实际存在的诸可感事物,都被纳入存在论领域,各个认知层级与认知对象一一对应,并在讨论认识过程中继承了哈特曼对认识的方法论的思想。在哈特曼实在和存在合一的思想下,陈康继承了在存在论结构下讨论认识论结构这一思想,表现在陈康对于直观和推论的方法的讨论中。哈特曼认为,存在论中主体和对象的重合范围限制了知识的范围,而逻辑领域与主体的意识内容和客体对象是不完全重合的第三个领域,逻辑只能对观念和意识内容有效,但不能保证对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超越性知识有效,哈特曼认为知识论现象中存在着“超理性的非理性”和“非逻辑的非理性,且应该推论的方法建立在直观的方法之上。牛子牛认为,陈康重视哈特曼这一思想,并将它用于对柏拉图著作中获得相的知识”的解释,强调对于相/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观念直观的方式才能达到。逻辑推理的方法只能是获得理念知识之前的练习,而不是灵魂对这种知识本身获得的方式。陈康区分了推理的辩证法和综观的辩证法,他认为前者在柏拉图对话中展示的是其否定性的分析结果,它只能指出逻辑上不一致的东西是不真的,但无法证明逻辑一致就是真的。而综观的辩证法能够通过对“美的示例的海洋”的静观在在对“美的海洋”的示例中静观而跃向与这些示例具有亲近关系的相。这一过程不是经验逻辑的抽象原则,而是一种“去个体化”过程。对于牛子牛关于陈康书稿的这一评述,与会者主要围绕着“综观”方法是否符合柏拉图文本进行争论,詹文杰老师认为区分综观是直观性的还是推论的完成这一差别至关重要,强调综观不是一种独立的认知形式,而是建立在logos(推论)基础上的认识,综观和推论不能分割。与会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
19日上午,由刘玮主持,各位与会者发表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几篇论文,包括“真理情结与柏拉图认识论的问题”、“蒂迈欧篇中的第三种东西及其思想史效应”、“技艺、科学与智慧的知识阶梯”、“柏拉图哲学中的情感问题”、“回忆说困境与爱的迷狂”以及“可感物都欲求和形式尽可能地相等”等,并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