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哲学家霍鲁日教授做客第14期马克思哲学发展论坛
6月12日,当代俄罗斯最具独创性的哲学家霍鲁日教授应邀做客第14期beat365“马克思哲学发展论坛”,以“情景与剧院:关于当代哲学的处境”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张百春教授担任现场翻译,山东大学我院院长刘森林教授主持本次报告会。
首先,霍鲁日教授对报告的题目做了说明。他指出,当今世界的哲学方向是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它们主要运用艺术和文学领域的手段,例如,隐喻、讽刺等,而这正是报告题目选择“情景”、“剧院”两词的主要考量。
接着,霍鲁日教授指出,当今世界的哲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哲学生产的核心消失了,以前处于边缘地位的、次要的东西成为了哲学的中心。哲学生产核心的消失可能导致哲学的衰落,也可能导致哲学的上升。霍鲁日教授从个人和团体的角度对此作判断,他指出,当今哲学的舞台已经空了,其中既没有个人也没有接受个人思想的团体,缺乏主线、没有发展方向、缺乏组织性和建制性。舞台变空是自身内部导致的,哲学的代表们编造了一出戏剧,自己在这部戏剧中走向死亡,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创造的动机是消极的、否定的,他们对哲学的解构导致哲学基础的消失。霍鲁日教授指出,目前就哲学的实质维度看,哲学的舞台是空场的;但从经验层面看,哲学的舞台却是热闹的,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哲学家。这些人忙于哲学建制或忙于哲学领域的“造星”运动。但绝对的空是不存在的,当代哲学具有混合特征,以前位于生产核心的元素不可能绝对消失,它会分散到哲学的各个领域,继续发挥作用,恰如海德格尔哲学之于生态哲学、技术哲学、语言哲学的关系一样。
最后,霍鲁日教授强调只有死亡才有可能新生。哲学的再生,将是范式的更替,甚至是知识型的更替,其结局是开放的:要么走向再生,要么走向虚无。人学是哲学再生的重要支撑,是所有人文学科的通约数和公分母,是科学的科学。未来要致力于将人学,特别是提倡多元化的“协同人学”作为公分母与所有学科相勾连,重建以哲学为核心的学科秩序。
讲座结束后,霍鲁日教授同与在座师生就当今哲学的空场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及人对技术的依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霍鲁日教授以宏大的视野考察当今世界哲学的处境,以丰富的历史材料拓宽了与会师生的思想视阈。
主讲者简介:
霍鲁日(Хоружий С.С.,1941年生)教授是当代俄罗斯最具独创性的哲学家之一,莫斯科大学物理系毕业,数学物理学博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俄罗斯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苏联解体前夕到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他在哲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突出成就,对俄国哲学、西方哲学(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均有独到的研究。创立了“协同人学”,影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