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录
“文化”双创 | “言传中感悟身教”山东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访谈录丨任晓锋:无我利他实现价值,正本清源传承文脉

广大校友们的回忆和期许,记录着他们在山大的校园时光,承载着山东大学的发展历程,凝练着山东大学的文化精神。通过寻访校友,我们感受着“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共同见证他们“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山大贡献的担当和作为。在山东大学校友办的指导和支持下,beat365发挥学科优势,组建“星火”学生党员先锋队,对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进行访谈,特此推出“文化‘双创’丨言传中感悟身教——山东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访谈录”专栏,展现校友风采,探索学科发展与校友文化建设互动机制,弘扬山大精神,探寻文化双创路径。

校友介绍

图片

任晓锋(1973-),男,山东莱州人。山东大学文学院1990级校友。著名导演、影视出品人,现为北京星光国韵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大众音乐协会执行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文化产业执行会长,烟台商会监事长兼党支部书记,山东大学北京校友商会常务副会长。

01渊源有自:缘起《文史哲》

1990年,任晓锋考入山东大学文学院,学习中文秘书专业。当年,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已经进入到第十二个年头,政治经济稳中向好的同时,国家需要推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山东大学为满足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在文学院开设了中文秘书专业,相较于传统的语言文学学科,秘书学新增了档案管理和行政管理两门课程,而任晓锋则成为了山大这一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对于他来说,秘书学不仅能够学习到基础性的文学理论知识,还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改革开放的企业建设工作之中,这是意义非凡且十分值得骄傲的。

当谈及为何选择了山大文学院作为自己的高考志愿,任晓锋回忆起了自高二便开始订阅的《文史哲》杂志。由山东大学创办的《文史哲》杂志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始终恪守“学者办刊”的宗旨,不遗余力地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其内容涵盖文学、历史与哲学三个方面。对于正读高中的任晓锋来说,能够得到一本有着如此知识密度的杂志并不容易,虽然《文史哲》中的内容并不容易读懂,但他仍痴迷于杂志中专家学者笔下文字的澎湃力量,正如他所回忆,“在读这本杂志时,我如同阿里巴巴进入了满是财宝的山洞,虽然经常不能够完全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但仍如饥似渴地读下去。”如此,任晓锋获得了关于社会科学的启蒙,使他坚定了学习文史哲相关学科的选择,阅读与求知的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未来的人生。

图片

图一 2023年任晓锋先生当选新一届中国大众音乐协会执行主席

02难忘山大:求知的乌托邦

任晓锋对于山大的回忆是十分浪漫的,小树林和中心图书馆承载着他最美好的大学记忆。他回忆道:“曾经的小树林与现在的小树林略有差别,曾经中文系上课的文史楼就在小树林旁边,我每每走过被古朴典雅建筑包围的小树林,常感到紧张的心情得到了调节,山大的校园环境因为小树林的出现而格外和谐,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气息。”与小树林相得益彰,中文系教授的《美学概论》课程补全了任晓锋对于美学理解的另一个板块,在充满着美学气息的山大校园里,任晓锋愉快地学习专业知识,也不断地探索着文史哲的奥秘。

中心图书馆则是任晓锋的另一个精神家园。在娱乐活动并不丰富的年代,他的大学生活简单却十分精彩,“每天就是读书、吃饭,偶尔运动一下”,山大图书馆的书籍都经过严苛的挑选,几乎每一本书籍都令他感到兴趣盎然,“阅读纸质印刷物使我的获得极大的快乐”,他常常如饥似渴地阅读,借助于图书馆品类繁多的书籍,积累了深厚的阅读量。阅读、做读书笔记、偶尔进行文学创作,任晓锋几乎日日在图书馆中泡着,大一时便在学校文学社的征文比赛中获得特等奖。他清楚地记得,在下着小雨的一天,学校的广播站播放了他的作品,那份独属于学生时代的浪漫记忆至今仍令他感到幸福。

在外继续求学与工作的过程中,任晓锋发现,山东大学文史哲专业的学生有着两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一是身上带有齐鲁大地的儒家气质,二是贯通学习文史哲的习惯,两者互为表里,塑造了山大文史哲学子仁义为先的三观,融会贯通、刨根问底的求知精神。在任晓锋现在从事的文艺影视创作工作之中,他习惯性地思考如何将历史与哲学融入到创作之中,也承继着作为齐鲁子民的儒雅情怀。

图片

图二 任晓锋先生参与2018年山大北京新年论坛

03何以创作:面向大众

任晓锋本科毕业后选择了胜利油田电视台作为就业单位,于1999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在此期间从事大型晚会和大型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策划、导演工作,2008年,想要自己作出一番事业的他选择离开央视,创办了北京国韵文化有限公司,至于今日,已经积累了一批高质量文艺作品。

任晓锋认为,文艺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的三观,文艺创作一定要服务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是他从山大学习到的最为基本,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文艺创作准则,基于此,他能够通过分析经济走向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进行文艺创作。任晓锋认识到:“企业所制作的一切文艺作品实质上都是商品,而作为文艺从业者,我们不能仅考虑如何创造更多的利润,更应该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关注社会、关注人性,向世界传达真善美,传达一道光和温暖。”

关于如何能够助推传统文化“双创”发展,任晓锋并不急于给出答案,他看到了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后迸发出的强大能量,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喜闻乐见,但他仍在思考如何才能够真正让大家领略到传统文化最根源的魅力,他认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许多文化遗产无法用以西方为主导的社会科学体系进行分类和解读,因此我们在想要去利用传统文化之前,应当先做到真正的理解。”现今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一股潮流,也被迫成为了一种符号化的呈现方式,鲜有人去追问其背后所支撑的思想依据为何,任晓锋认为,要真正弘扬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仅靠文艺化的外部呈现,还需要通过文史哲工作者正本清源,向大众呈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基础性的教育工作,提高大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后义涵的理解与认知。路漫漫其修远,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图片

图三 任晓锋先生在《正当防卫》 开机现场

04难忘山大:求知的乌托邦

随着时代的发展,任晓锋欣慰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不再以金钱为唯一目的,而有了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理想追求,他建议学弟学妹们经常以“哲学三问”自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基于此,他希望同学们继续思考:人生来的目的是为了无法带来也无法带走的物质吗?我们究竟要为这个世界创造怎样的价值与意义呢?要解答这些问题,任晓锋认为应当回归到我们的历史之中,以历史中的伟人作为我们三观建立的锚点,超越物欲,学习去做一个无我利他的人,有价值有意义地度过精彩的一生!

采访撰稿:贾雨涵

图片:任晓锋

编辑:张馨文

审核:翁祥栋、班梦姣、封莹